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农业经历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。外媒在回顾这40年历程时,普遍持较为中肯的评价,既肯定了中国在粮食安全、减贫和农业现代化方面的巨大成就,也指出了资源环境压力和可持续发展等挑战。
外媒高度认可中国农业改革在解决温饱问题上的历史性突破。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,农民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,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3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6.7亿吨,实现了用不到世界9%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0%人口的奇迹。《经济学人》曾评论称:“中国农业改革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减贫故事之一。”
外媒关注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。农业机械化水平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20%提升至现在的超过71%,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%。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指出:“中国正在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,无人机播种、大数据监测等新技术应用走在世界前列。”
同时,外媒也注意到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。英国《金融时报》分析认为,水资源短缺、耕地质量下降和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困难等问题依然存在。日本《朝日新闻》则关注到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老龄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。
值得关注的是,外媒普遍认为中国在农业国际合作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中国不仅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分享农业技术,还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。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达席尔瓦表示:“中国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。”
总体而言,外媒评价中国农业改革40年是一条符合国情的渐进式改革道路,既保持了粮食安全底线,又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。未来中国农业将在保障国内供给的同时,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,这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kzgkj.com/product/567.html
更新时间:2025-10-19 18:57:21